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>走进汉寿>乡镇区概况

乡镇区概况

崔家桥镇

+ -
文章来源: 作者: 日期:2017年07月18日 17:07 阅读: 次

崔家桥镇由原崔家桥镇、三和乡、毓德铺镇“三镇合一”而成,东临龙潭桥镇,南靠金牛山,西至太子庙,北抵撇洪河,镇域面积151.1平方公里,总人口5.8万人,共辖19个行政村、3个社区,共511个村(居)民小组。该镇位于县境南部丘陵山区,四面环山,距县城21公里。319国道、长常高速、石长铁路经过境内,交通便利。林业、矿产资源丰富。

五年来,原崔家桥镇、毓德铺镇、三和乡党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,积极响应县委提出的“工业强县、城镇兴县、旅游活县、幸福汉寿”战略号召,组织动员全镇上下勇于突破困难,力求创新,促进了经济社会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。据统计,全镇2015年生产总值达28761.86万元,与2010年比较增加9262万元,增长9.6%;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840元,比2010年增2782元,增长11%;固定资产投资额达3210万元,是历史上投入最大的时期。这几年的工作推进一年比一年更加务实有效,2015年全镇卫生整治、综治稳维、安全生产、计划生育等工作位于全县前例,被县委、县政府评为良好单位。

(一)坚持一把手抓党建,促进干部作风大转变

把加强党员和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密切党群关系、巩固执政基础的首要工作来抓,不断创新机制和方法,取得了一定实效。一是抓教育培训。每年组织1-2次专题辅导教育,一季度组织党员干部进行了一次集中学习,上了一堂党课,认真学习领会上级政策精神,以更好的提升理论水平、党性修养,树立了干部立党为公的品质,创新工作方法。开展了支部书记上党课活动,有力的提升了农村党员的先进性。认真落实党员发展年度计划,按照上级精神,着重培养35岁以下年轻党员,5年来,全镇共发展党员163名,其中35岁以下132人。二是抓制度规范。坚持做到用制度来管理,不断完善民主决策制度、财务管理制度、监督约束制度,坚持做到党政主职主动坚守制度,定期对制度运行情况进行通报,促进制度运行公开透明,促进了工作的高效低耗运转。三是抓活动推进。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,在全镇开展优秀党员评选等一系列专题党建活动,培育了党员党性意识。组织开展支部书记“双述双评”工作,并将测评结果纳入到目标管理考核和干部运用。四是认真实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三年攻坚计划。制定了规范化建设与管理的标准,全镇各支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除极个别外等单位外均已达标。五是抓绩效考核。制定完善了干部目标管理考核办法,做到绩效考核覆盖到每个组织、每个干部、每项工作任务,激励乡村干部诚于事业,激情工作。六是抓村(居)基层党建工作。特别是2013年以来,组织联点镇干部对村(居)党建工作进行了党的群众路线整改落实进展情况督导,对村级组织活动中心建设运行情况进行了指导,对落实不到位、不规范的现象提出了整改意见;每年召开三次以上村(居)党建工作调度点评会。七是抓干部自律。经常开展廉洁自律教育,认真执行廉政规定,做到严格管理财务;做到机关干部不“走读”;做到不克扣惠农补贴、不违规集资摊派;做到所有收入入财政帐,不搞体外循环、不搞帐外帐;做到为群众办事不索拿卡要、不接受吃请。通过这些措施,有力的提升了党员队伍形象和干部队伍能力,形成了团结互助、和谐共事的好环境。

(二)坚持全方位抓发展,促进农村面貌大改变

始终把发展这个第一要务贯穿于各项工作之中,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,切实提高农民收入。一是抓好农业主导产业发展。粮食生产:完成土地流转15000余亩,培植种粮大户近100户,播面保证在6.4万亩以上,连续实现增产增收,工业方面,积极支持旭升电子厂的改扩建工程,引入长沙联华水泥电杆厂落户连家坝村,固定资产投入500万元,完成标准化厂房建设,生产水泥电杆,年产值达2000万元;东莞和鑫盛电子有限公司投入500万元生产手机配件;包装厂投入资金达800万元,年产值达680万元;引进一家投资580万元的高压涵管厂;中利腾辉公司投入6个亿的6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,已签订大部分征用土地协议,有望在今年投入生产。二是壮大三产业。东华医院投入资金1500万元,成为我县合作合作医疗及城镇医疗保险定点单位;投入1500万元建设了蔺家山、金牛山旅游观光业,5年来,全镇餐饮业如雨后春笋,先后有30家餐饮单位落户镇;投入2000万元的三和农贸市场建设已近尾声,投入400万元的正泰酒店已投入运营,投入1000万元的丽华商务酒店已近营业,全镇共增加商业门面400八个。三是扶持支柱产业。投入1500万元以上的花山口村300亩中药材基地,进入了良性生产阶段;花卉苗木实现基地面积2000亩,水产养殖成立息风湖淡水养殖专业合作社,投入500万元,形成主导品牌;油茶产业,引进富民油茶有限公司投入3000万元,新增油茶面积4000亩。四壮大养殖业,加寿牧业有限公司在东阳村投入300万元办养鸡厂,在保安村新建一个百亩驯鹿养殖基地,目前已完成征地、平整、绿化改造等项目建设;金马村养鸽场不断扩大,现有种鸽4000多羽;全镇每年可出栏生猪18000头,牛羊1000头,家禽8万羽。四是引导劳务产业。采取“引、帮、带”等措施,规范劳务市场,引导有序流动,全乡年输出劳动力达15000人,创劳务经济近6个亿。五是狠抓卫生整治。将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纳入镇村两级年度岗位责任制考核,对各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一月一巡查,一季度一次大检查。安排专人对全镇的保洁员进行考勤,有效的保证了保洁员上路的有效时间。每年投入资金达100万元,用于全镇卫生整治工作,较好的保证了集镇及乡村主干道的整洁。六是启动村级亮化新服务。除三个集镇外,全镇共有8个村,在公路两旁及居住集中点安装路灯达400余盏,每到夜晚,灯火通明,为村民夜晚出行、活动提供便利。

(三)坚持全社会抓招商,促进基础条件大夯实

镇党委、政府积极动员各方力量向上争取项目,筹措建设资金,改善基础条件。一是硬化通村公路。抓住国家通村公路建设政策有利时机,全体镇村干部跑长沙、上广州、赴北京,走遍全国各地多方筹措资金,共引进投资和民间筹资达1500多万元,硬化通村公路160公里,绿化公路27公里,特别是金牛村、金马村、李家冲村、东仓铺村等村,基本实现水泥公路户户通。二是加大水利投入。五年来,累计投入资金达 2亿元,完成了全镇24座水库除险加固工程,完成了207口山平塘清淤工程,完成了3千余米溪河块石浆砌;完成了41000米渠道水泥硬化;完成了14座机埠新建与修复,完成了8个拦水坝建设;完成了13座排灌电排建设工程,完成了6处穿堤建筑物改造。新建白家铺自来水厂、改扩建三和集镇自来水厂、毓德铺自来水厂,引入江东湖地表水厂,今年,将实现安全饮水全覆盖。三是引入国土平整项目。共引入国土平整资金达3000万元,对和平、金牛、白六寺、砖墙等村,6000余亩土地平整项目。四是完善电力网络。争取投资3000多万元,对砖墙、回龙潭、和平、相公山、桂花等34个村(居)电力网络进行改造;引进了近100万元计划对集镇电力高低压线进行改造升级。五是加强社会事业阵地建设。全镇新建了16个村级文化小广场,投入1000多万元,对三个卫生院住院楼进行改造,投入3000多万元,对三个中学教学楼、宿舍楼进行整体扩建;投入资金600万元,完成80栋公租房建设。六是抓好集镇建设。聘请专业人士完成了崔家桥、三和集镇规划设计,投入资金220万元,完成三和集镇绕城公路建设,投入800万元,完成三和集镇中心渠浆砌;投资12万元对崔家桥集镇龚家桥路段下水道进行改造。

(四)坚持全身心抓稳定,促进镇村社会大和谐

积极探索工作新机制,创建和谐新局面。一是切实提高全民创平安意识。民调作为地方工作的风向标,镇村干部形象的试金石,镇党委始终高度关注,以平安创建工作为载体,以全面走访抓落实,确保我镇民调工作一直处于全县前例。二是实施综治维稳“村为主”。我们采取教育引导、制度规范、源头防范、责任考核、奖惩兑现等措施,努力前移综治维稳村为主的关口,形成了以“村民自治为主体,农村党员为主导,基层干部负主责”的工作格局。三是积极推行柔情维稳。做到真情实意处理群众诉求,大力推行信访首问负责制、定期下访制、信访限时办结、书记接访日制、重访责任追究等信访制度,做到接访面对面,处访实打实,回访心连心,真情化解矛盾,不积民怨。这些年来,我镇没有出现一起因乡村干部不作为、乱作为、缓作为而引发的群体闹事事件和越级上访、群体上访事件。四是建设群防群治体系。严格落实包保制度,做好转化稳控工作。分层次落实工作责任,组建镇干部和派出所干警巡逻队、村(居)巡逻队,各级开展全方位巡逻,确保矛盾纠纷早发现,涉稳问题早处置,时刻紧绷全体镇村干部综治维稳防线。

(五)坚持全覆盖抓民生,促进社会事业大改善

切实加强社会事业建设,维护了民利,保障了民权,改善了民生。一是扎实为民办实事。五年来共完成危房改造340户,发放五保、低保、孤儿、医疗等救助资金3860余万元,特别是低保对象经视问政后,我们切实加强了整改,严格落实低保程序,确保了公平、公开、公正。二是狠抓人口计生工作。我镇围绕“保先进位”工作目标,加大政策宣传力度,加大社会抚养费征收力度,加大计生奖扶力度,紧扣稳定低生育水平和优质服务的各项指标,确保了领导到位、投入到位、措施到位,五年来,共完成各类手术2487例,完成抚养费征收1000万元,多次被县委县政府评为“计划生育先进先进单位”;三是教育卫生全面进步。加大教育环境治理,增强师资力量,升学率越来越高,全县综合排名位于前例,被县委评为支教先进单位。大力发展卫生事业,抓好儿童“计划免疫”、“甲型流感”等防治工作的同时,狠抓医德医风教育,农村医保参合率年年超过98%。四是广播文化工作顺利推进。全镇新建文化广场41个,实现了农村书屋村村有,实现了农村广播村村通。五是安全饮水得到保障。先后新建了2个自来水厂,融入了江东湖地表水厂网络,全镇今年可实现了安全饮水全覆盖。六是信息网络不断优化。新建移动塔38个、电信塔21个,确保了全乡移动信息全覆盖。七是惠农补贴有序发放。共打卡发放各项惠农补贴超过4000多万元,保证了党的政策惠及千家万户。

关闭